永利总站yylcc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河海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,1995年成立永利总站yylcc。
学院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主导方向,以机械设计与制造、机器人工程、材料加工、能源动力、工业设计等为主要专业特色,面向工程应用,培养现代机械设计、制造自动化与信息化、机器人设计及制造、电厂热能动力工程、机电系统测试与控制、空调与制冷、材料加工工程、工业设计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学院设机械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工业设计4个系,力学、工程图学2个教研室;设有机电工程实验中心、常州校区工程训练中心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3个学院实践教学平台;拥有机械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常州校区工程训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;拥有河海大学-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、力学与水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(共建)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。设有机械工程、机器人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工业设计5个本科专业。机械工程专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、国家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试点专业、江苏省一流专业、江苏省品牌专业,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;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;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为江苏省“十二五”重点建设专业类;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。
学院拥有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拥有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常州市光伏系统集成与生产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常州市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常州市高空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市级等科研平台;设有河海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、机械设计研究所、疏浚技术教育与研究中心、特种机器人研究所、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、焊接技术研究所、工业设计研究所、金属钢结构研究所、智能制造研究所、地方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。
学院拥有水利机械二级学科博士点、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、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机械(专业学位)硕士点。“机械电子工程”为部级重点学科,“机械工程”为校级重点学科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,其中专任教师99人,正高20人(青年教授2人),副高47人,具有博士学位67人。博士生导师12人,硕士生导师77人。江苏省“333工程”培养对象5人,入选“江苏省青蓝工程”培养对象4人,入选“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”培养对象4人,入选江苏省“双创博士”8人、江苏省青年托举人才1人。
学院现有本科、硕士、博士、留学生等各类在读学生2200余人,其中本科生1700余人,博士、硕士生、留学生近500人。
近5年来,学院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、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、等省部级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7项;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1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;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、部省及以上基金项目30余项、横向研发合作项目近300余项,年均科研项目经费2000万元左右。每年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高质量论文SCI/EI检索15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每年100余项。
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、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教育,十分重视外语、计算机应用、现代制造技术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训练。为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学院实施“卓越计划”、“1442工程”和“162”计划培养模式创新,努力培养工程英才、管理英才和创新创业人才。
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广、适应性强,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。学院学生先后在足球机器人世界杯比赛、国际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智能机器人比赛、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、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
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包括国有和中外合资大中型企业、研究所、设计院、高校等企事业单位,近几年学生考取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提高,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5%以上,继续升学率达到43%左右。根据学院毕业生调查反馈,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,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。